肱骨外上髁炎,又稱網球肘,肱骨外上髁綜合症等。屬國內醫學“痺症”範圍,好發於手工操作者,如木工、泥瓦工、理髮師,會計、網球運動員及家庭婦女等。
      1、病因病機
      本病多由體虛感邪,跌僕閃扭,工作勞動時前臂及腕部過度用力,或較長時間提重物等導致。
      1.1體虛感邪:中年以後,氣血虧損,人體正氣開始衰弱,加上勞動出汗,感受風寒濕邪,邪氣侵襲肌表,停留關節經絡,使肌表經絡關節受損,氣血不暢而發本病。
      1.2跌僕閃扭:跌僕閃扭,傷及經絡氣血;或長時間用力,傷及肘部經脈。氣血淤滯經脈失養而發本病。
本病的病理變化較複雜,常有肌纖維在肱骨外上髁處部分撕脫,或有關節骨膜內支配伸肌的神經分支的神經炎;或有橈骨環狀韌帶的變性;或有肱骨外上髁骨膜炎等。其局部多有充血、水腫、粘連等。
      2、臨床表現
      肘外側疼痛,呈持續漸進性發展,逐漸出現方向性疼痛,如端茶倒水、掃地、擰衣等動作可出現疼痛或疼痛加劇。時輕時重,時隱時顯,也可經數周或數月不治自愈。受涼勞累後症狀加重,疼痛可沿前臂伸肌群向下放射,常因疼痛前臂無力,握力減弱,甚至持物墜地。
     2.1檢查:網球肘實驗陽性、伸腕抗阻力試驗陽性。
     2.2痛點:
     在肱骨外上髁或上方者,為橈側腕伸肌群損傷。
     在橈骨小頭附近,為環狀韌帶損傷。
     在橈側腕伸肌上部較廣泛而明顯者,為有血管神經束受擠壓的可能。
     3、治療方法
     3.1 治療原則,舒通筋絡,消淤散結,活血止痛。
     3.2取穴,阿是穴、曲池、尺澤、曲澤、肘?、手五裡、手三裡、少海、外關、列缺、合谷等穴。
     3.3手法,一指禪推、拿揉、點按、彈撥、滾法、搖法、搓法、擦法、抖法。
     3.4操作:以右肘為例患者坐位醫者坐於患者病側,將患肘置于桌上或治療床上,肘下墊以軟枕。
     3.4.1用多指拿揉上臂、肘、前臂8-10遍,重點前臂。
     3.4.2用一指禪推肘部肱骨外上髁周圍3-5分鐘,手法要輕柔,以達到松解粘連,緩解痙攣。
     3.4.3用拇指或中指點按曲池、尺澤、曲澤、少海、手五裡、手三裡穴各30秒。
     3.4.4拇指彈撥橈側腕伸肌群5-8次,自上而下。
     3.4.5自上而下滾患肢3-5分鐘,並按揉、肘?、外關、列缺合谷穴各20秒。
     3.4.6醫者左手拇指點按阿是穴,右手握住患肢腕部,搖動肘關節,使患肢作屈膝並旋後伸肘的聯合動作8-15次。反方向同樣搖動肘關節8-15次。最後拿揉患肢2-3分鐘。
     3.4.7雙手掌自上而下對搓患肢2-3分鐘,重點肘部。
     3.4.8大魚際擦肱骨外上髁周圍及前臂橈側透熱為度。
     3.4.9搓、抖上肢
     3.5療程
     每日一次,每10次為一療程,中間不可間斷。療程與療程之間休息2天,一般一療程有明顯效果。
     3.6注意事項
     3.6.1患肢注意保暖
     3.6.2治療期間患肢適當休息,腕關節不要用力背伸
     4、臨床資料
     患者54例。男性35例子,女性19例,年齡40-55歲不等,以手工操作者居多,經上述手法治療,一療程治癒者為20例佔37%,二療程治癒者32人佔94%,總治癒率96%。
     5、典型病例
     5.1郭某,男性,46歲,水電工,就診時自述患肘疼痛難忍,夜間尤甚、勞累陰雨時加劇。患肘橈骨小頭附近有明顯壓縮,可觸及條索肌肉。網球肘實驗陽性,經3天治療疼痛明顯減輕,經一療程治療後痊癒。
     5.2唐某,女性52歲,家庭婦女,就診時自述肘部疼痛,患肢無力。肱骨外上髁上方有明顯壓縮。網球肘試驗陽性,伸腕抗阻力試驗陽性。經兩療程治療後痊癒。

 

台南專業按摩徐師傅0988028891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推拿師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