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74596_601253589909700_620202488_n  

【生活保健─淺談坐骨神經痛】
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長的一根神經,從脊髓腰段的神經根發出,由臀部的梨狀肌下方穿出,分布於大腿後方以及小腿、足部,左右兩側各有一根,功能為指揮肌肉運動,傳導皮膚感覺。

任何坐骨神經經過的路線被壓迫,都會造成坐骨神經痛,但其中最為常見的,是腰椎間盤突出症。典型症狀是疼痛會發生在一側的背部、臀部,沿著大腿、小腿的後面直到腳底,像是放射狀的痛。而且會合併麻或皮膚感覺異常的現象。有時也會造成肌肉萎縮無力、肌腱反射消失等現象。嚴重的話也會造成大小便失禁的症狀⋯⋯。平躺時,常無法將腳直舉抬高超過三十度,因為直舉抬腳會牽引到坐骨神經而引起劇痛。同時小腿、腳背或腳底會有感覺遲鈍的現象,病人無法墊腳尖或以後腳跟著地走路。

當然,除了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引起坐骨神經痛以外,其他像是腰椎管狹窄症、腰椎滑脫症、梨狀肌症候群、強直性脊柱炎和腰椎管腫瘤等等,也都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。一般容易發生的族群為:1) 經常做粗重工作、搬重物的人;2) 老年人;3) 長期坐在硬椅子上的學生或上班族;4) 司機;5) 常蹲坐著洗衣服、做家務事的家庭主婦等等。

要避免坐骨神經痛的病症發生,要注意平時作息的姿勢是否正確,以及留意肌肉訓練和腰部的柔軟度鍛鍊來預防腰椎退化。從日常生活就需要留意:

1.留意彎腰、蹲坐、抬舉重物的動作
「彎腰提起1公斤的物品,腰椎就會承受5倍的力量。」搬任何東西,只要比身體的位置還低,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,不要騰空彎腰(也就是背與大腿呈90度),以免增加腰椎負擔。

2.切勿彎腰駝背
人的行走坐臥是由腰、髖、膝、足踝通力合作的綜合性活動,任何一個地方出了問題,其他地方就得承擔更大的壓力,容易造成肌肉過度疲勞或慢性損傷。站或坐或走路時都要隨時挺胸縮小腹,才能避免肌肉疲勞。

3.坐著的時候不要翹二郎腿
翹腳會讓髖關節的關節囊、大腿內側肌肉緊縮,導致腰部及髖部的活動度降低,嚴重時身體無法完全挺直,間接造成彎腰駝背,增加腰椎壓力。

4.保持核心肌群的肌耐力
脊椎就像帳篷,由肌肉、骨頭、肌腱、神經等等連結在一起,密不可分,其中,肌肉擔負支撐力量,如果肌力逐漸流失,脊椎就容易不穩定,各種腰椎問題就會接踵而來。

5.游泳運動有助於腰椎伸展
游泳時脊柱不需要負重,同時主要以拉伸為主,利於維持脊柱健康。
6.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
7.利用肌內效貼紮或腰帶加強腰部穩定

只要出現腰力不夠、柔軟度變差、晨僵(早晨起床時腰背僵硬)、逐漸出現痠痛麻、站不久、坐不久、走不遠,代表腰椎已經逐漸退化的警訊,若不留意,多加以訓練伸展,更明顯的退化就會導致脊椎滑脫、長骨刺(骨頭過度增生)、椎間盤突出等,然後坐骨神經痛等種種問題就會接連發生。
資料來源:肌內效好好玩~肌貼diy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南推拿師傅 的頭像
    台南推拿師傅

    台南平價按摩 徐師傳統經絡推拿按摩 /推薦/精油/放鬆/舒壓/刮痧/拔罐/

    台南推拿師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